close

內容來自hexun新聞

調查稱7年間農民工收入有所增加 身份更加焦灼房貸信貸利率比較缺錢急用哪裡借錢>銀行房貸信貸利率年息任何問題免費諮詢

根據國傢統計局1月17日發佈的數據,2004年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1390萬人,到2011年外出數量發展到15863萬人,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如候鳥般奔波於鄉土和城市之間。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,處於歷史巨變洪流中的農民工群體,他們的生活狀態發生瞭哪些變化?又有什麼仍然根深蒂固存在著?對農民工群體自身,又呈現出怎樣的新特征? 2004年、2011年,零點研究咨詢集團以“中國農民工生活現狀與消費文化研究”為題,兩度對農民工群體做瞭深入調查和數據采集。根據最新形成的分析報告,對比2004年與2011年的調查結果,結果發現:雖然農民工的生活、工作境況有所改善,但基本生活狀態與7年前一致,維持在溫飽略上水平。說明:兩次調查均采取攔截訪問的方式,訪問16周歲以上、具有農村戶口、在流入地生活半年以上的打工者。更多數據可見《2011年進城務工者生活現狀與消費文化研究》,詳見www.horizonkey.com收入有所增加 身份更加焦灼農民工的支出結果日趨保守,日常開銷的比例降低,而儲蓄的比例有所增加。農民工的自我身份認同,轉而更趨向農民身份:農民工的歸屬感下降。對比2004年、2011年的調查結果發現,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,2004年農民工中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比例為27.2%,而2011年該群體中,低學歷群體比例有所下降,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民工占調查總體的近五成(46.1%)。除此之外,農民工群體的工作生活亦有很大變化,具體表現為如下幾點:經濟收入有所好轉國傢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,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從2004年的34%,上升至2011年50%。零點2004年調查也發現,大部分進城務工者(67.5%)的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。而2011年調查發現,農民工的收入的中位值為2000元,其中近六成(56.3%)農民工的收入高於2000元,還有5.7%的農民工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。這說明,農民工的收入水平比2004年有很大改善。隨著農村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,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及其所占比重將進一步提高。消費行為愈加理性2004年、2011年的數據顯示,農民工的消費結構比較穩定。其中飲食、住房支出,仍然是農民工城市生活的最大支出項,2011年(37.9%,24.2%)與2004年(46%,17%)此消彼長。同時,子女教育、醫療也是農民工的主要支出項。在考察農民工的消費與儲蓄之間的比例時發現,農民工的支出結果日趨保守,日常開銷的比例降低,而儲蓄的比例有所增加。2004年,平均而言,進城務工者的日常花銷占其收入的41.5%,儲蓄占其收入的22.1%,寄給傢裡人的錢占其收入的大約22.9%;2011年調查發現調查則顯示:農民工會將47.4%收入用於儲蓄,21.2%會寄給老傢,用於日常生活開支的比例為20.1%。通過數據對比,可以看出農民工目前越來越善於精打細算,開源節流:2004年,日常開支超收入一半的農民工的比例為49.5%,約占半數;到2011年,日常支出超過收入一半的農民工僅有34.9%。工作更加不穩定雖然農民工的收入有所提高,但農民工在城市的工作仍然缺乏穩定性。零點調查發現:2004年,被訪者中有跳槽經歷的農民工比例為23.7%;到2011年,這一比例為40.6%,上升瞭近二成。對2011年的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,2011年農民工人均跳槽次數為1.85次,年紀越小換工作的次數越多,90後人均跳槽2.1次,而50後的人均跳槽次數為1.6次。當問及農民工的未來打算時,有39.5%的農民工計劃在1-2年內換工作。這種較高的工作更換頻率,無論是主觀選擇,還是為情勢所迫,對農民工的職業發展都不能說是好事。農民工不滿企業待遇頻繁跳槽,許多企業卻希望找到“熟工”,這種困局使得打工者為尋求更好的工作總是在不停地流動,用工企業則出現瞭用工荒的現象。同時,這也導致農民工的工作滿意度出現整體下降。2004年,農民工對工作的滿意度為3.57(5分制),2011年,農民工的滿意度下降為3.11分。2004年,70.6%的農民工對自己的工作比較滿意或者非常滿意,而2011年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僅為40%。身份認同更顯焦灼農民工的自我身份認同,轉而更趨向農民身份:農民工的歸屬感下降。2004年認為自己是城市一分子的比例為67.2%,2011年下降為57.9%。2011年的調查還發現,在農民工的身份認同上,認為自己是農村人的比例為68.5%,認為自己是城市人的比例是15.7%,認為既不是農村人又不是城裡人的比例更是占到13.6%。農民工自認與城市的關聯程度逐步縮小,與城市居民社交意願降低。2004年,農民工對城市社區事務的關註度(5分制)為3.5分,而2011年則下降至3分;同時,2011年農民工對農村的關註度的分值差異略有下降(4分),但是與2004年關註度(4.1分)差距不大。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的社交意願也呈現走低態勢,2004年願意與城市人交往的比例為72.4%,而2011年下降至63.6%,下降近10個百分點。這一點,從農民工的城市友人數量上反映出來,2011年調查發現:23.9%的農民工沒有任何城裡人朋友。社會保障改善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,參加城鎮醫療保險、工傷保險的農民工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。2011年的調查也顯示,農民工工作環境有瞭明顯改善,社會保障情況明顯好於2004年同期調查。從調查結果來看,2004年的合同簽約率,四險一金覆蓋率,以及企業培訓率,分別為23%,25.3%和34.3%,2011年都有很大提升,比例依次為43.9%,66.4%,57.9%。雖然農民工社會保障情況有所改善,但農民工權利受到損害的事情也時有發生。2011年調查發現,三成多的農民工面臨著無合同用工、拖欠工資等情況。社會貢獻認可度提高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境遇已然尷尬:農民工雖然在城市生活工作,卻未感受到城裡人的尊重。調查發現:2004年,認為在城市受到非常尊重和比較尊重的比例為69.2%;而2011年則下降至59.2%,下降瞭10個百分點。其中,建築行業農民工自認為被尊重度下降的程度最高,為10個百分點。雖然城市仿佛“壁壘森嚴”,難以融入,但是,農民工對城市發展和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,還是為城市居民所普遍認可。零點“2001年-2010年居民生活質量調查”中,就市民對農民工的認可程度調查發現,城市居民認為農民工給社會帶來有利影響的比例持續保持高位,對農民工價值基本表示認可。數據顯示:2004年認為農民工給社會帶來有利影響的比例為36.1%,2011年上升為44.2%。同時,不認可的比例相應下降,從2004年的32.6%下降至13.9%。分化:新生代的“四有青年”新生代農民工的心態更進取、積極且具有行動力。同時,在通過何種方式來實現城市夢的問題上,新生代農民工更傾向選擇依賴個人的奮鬥。隨著80後、90後農民工湧入城市,新生代農民工逐漸嶄露頭角。與他們的父輩相比,他們雖有農村烙印,或從小成長於城市,或深受城市流行文化浸淫,但因種種因素,他們並不被城市認可,同時也被鄉村逐漸放逐。這個有著上億規模的群體,如何逐漸融入城市,需要提前戰略決策,需要全社會關註。2010年1月31日,國務院發佈的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《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幹意見》中,首次使用瞭“新生代農民工”的提法,並要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,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,讓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。那麼,對比傳統意義的農民工而言,新生代的核心特征有哪些?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的最新農民工調查顯示,除受教育水平普遍高於傳統農民工,新生代農民工是新時代的“四有”青年。更有個人發展訴求通過對兩代農民工打工動機的對比發現,傳統農民工外出打工的首要動機是“在農村收入低”(59.6%),而新生代農民工則以“增長閱歷和財富”(41.6%)為主要動機。而且,新生代農民工具有城市夢的比例明顯高於傳統農民工。更有資源意識調查發現,新生代農民工開始初具資源意識。傳統農民工通過老鄉、親戚介紹而找到工作的比例(80.9%)高於新生代農民工(66.6%);而新生代農民工通過網站(9%)、招聘會(6.6%)、電視報紙(4.7%)找到工作機會的比例高於傳統農民工。與傳統的農民工相比,新生代農民工在年齡、學歷上都有相對優勢,這種優勢又進一步體現在資源開拓和利用的能力上。更有奮鬥心調查顯示,95.4%的新生代農民工願意為下一份未知的工作做出努力,傳統農民工的該項比例為78.5%。在努力程度上,新生代農民工選擇積累閱歷、主動學習、擴展人脈的比例,分別比傳統農民工高出28.5%、24.1%和9%。可見,新生代農民工的心態更進取、積極且具有行動力。同時,在通過何種方式來實現城市夢的問題上,新生代農民工更傾向選擇依賴個人的奮鬥。調查顯示,傳統農民工對國傢政策的依賴比新生代農民工高12.3%,而新生代農民工選擇個人奮鬥的比例則比傳統農民工高14.2%。更有閑情逸致通過考察農民工群體的休閑方式發現,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豐富,休閑方式表現為重情感和重交際。學術界將休閑分為四種基本類型:無目的休閑,補償性恢復性休閑,人際式情感式休閑和角色義務性休閑。其中後三種分別代表瞭人的精神、情感和交際訴求。而新生代在精神、情感和交際訴求方面的休閑選擇,明顯多於傳統農民工。但通過數據還可知,新生代農民工的維權意識和法律觀念,並沒有明顯強於傳統農民工。在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,兩代農民工的首選都是“沒有辦法隻能忍耐”,傳統農民工為31.9%,新生代農民工為34.1%。除瞭代際分化,農民工內部的分層也在悄悄發生改變。按照同期的經濟發展水平對農民工進行收入分層比較發現:2004年農民工處於上層(經濟)的比例占21.6%,而到2011年,處於上層農民工的比例縮小為5.9%。這種變化,可以解釋為農民工中出現瞭以經濟為主導的分化,部分農民工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;同時,也可以理解為農民工收入上升通道出現瞭障礙,獲得高收入對農民工變得越發困難。農民工,這是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名稱,一個中國城市化繞不開的話題。中國城市化的過程,就是農民工進城的問題,就是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。但是,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並未得到重視。對比前後七年,農民工實現城市夢、融入城市生活的理想並沒有實現。但立足長遠,無論是現實角度還是從國傢利益出發,政府都應適時引導分化趨勢,並逐步建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機制和市民化制度,讓農民工們增強生活意義感。 特約撰稿:徐慶紅(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項目經理)一個農民工的8年生活之變【農民工檔案】李成義 今年39歲,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農村人。19歲外出打工,前四年在蘭州、青海的建築工地上幹小工;1996年到北京打工,當過清潔工、工地小工、小飯店勤雜工,後來因在報上發表文章,轉做辦公室和內部材料寫作工作。目前,在北京某醫療單位工作。1、經濟收入:七年間收入翻一番2004年時,我的工資每月是1500元,到瞭2011年,差不多是每月4000元,翻瞭一倍多。但這種增長是沒有規律的,2009年才漲到2000元,平均每年增長100元;2010年一下子增長到3000元,2011年又一下增長到4000元。前幾年收入幾乎不動,後兩年工作變動,“爆發式”增長。2、消費行為:筆記本是“奢侈品”我在北京的消費主要是租房、吃飯,盡管物價在漲,但消費能力還是提高瞭些。2008年前為瞭一碗能便宜5毛錢的面條,騎自行車來回找小飯館,並且每半月才吃一頓炒菜;現在不為5毛錢大老遠找便宜面館瞭,隔三差五就吃一頓炒菜。這8年間的高消費有兩件:2005年花6000元買瞭一臺筆記本電腦,2008年花1000元買瞭個數碼相機。3、工作不穩定:8年換瞭七傢單位這8年間,我的工作很不穩定,整整換瞭7傢單位,呆得最少的是三個月,最長的不到兩年。最擔心的是有時候換工作並不是“無縫對接”,前一傢單位和後一傢單位中間有較長的失業期。有段時間沒有工作,我向外投稿時隻能借朋友或老鄉的地址作為聯系方式。4、身份認同:農民工的身份在淡化這8年間最大的感觸主要是平等觀的增強。打工前期在國營單位打工,總覺得部分北京人和正式工有歧視外地人和臨時工的傾向,後來到私企打工,員工都是臨時工,感覺平等多瞭。近兩年,感覺社會上越來越傾向於能力評價,農民工的身份反而淡化瞭。5、社會保障:農村戶口影響“三險”我先後換瞭7傢單位,竟然沒有一傢為我上醫療、意外和養老保險的,在社會保障上,農村戶口確實害瞭我,因為有些單位隻給城鎮戶口上“三險”。沒辦法,隻好個人買瞭商業保險。6、貢獻認可度:曾被“駐京辦”表揚一方面,因參加一些企業贊助的征文活動,被邀請去給他們提建議和意見,另一方面,參與老鄉間的救助活動,先後被老傢的來京市縣領導邀請聚會。2011年動員在京天水和秦安籍人為一個工傷老鄉捐款,受到天水市政府駐京辦的表揚和款待。7、發展訴求:掙錢回老傢縣城買房這8年間個人發展訴求是越來越實際,2004年想著考一個更高的學歷(此前考過自學大專學歷),後來感覺學歷不是很重要,於是轉向一些能力的提升(如業餘多練習寫作)。2010年個人發展訴求更實際些,想著怎麼掙錢攢錢,以後到老傢的縣城買個房。8、資源意識:資源意識似乎在下降很慚愧,這幾年似乎有些資源意識下降。記得2004年,我住在北五環的平房區時,冬天房東為瞭不讓院裡的水龍頭凍上,故意安一個壞龍頭讓水白天黑夜地滴答著,我不知內情,自己花錢買來水龍頭和保暖棉安上,反被斥責。後來這種事情見多瞭,我也不管瞭。9、奮鬥心:奮鬥目標越來越實際奮鬥心一直都有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奮鬥目標變得越來越小,越來越實際,這或許是一種成熟的表現。就拿買房的想法來說吧,2004年時還想著發些意外財能到北京郊區買房,2008年想著能進入好單位掙錢瞭回省城買房,2011年隻想著日後能到老傢縣城買房就不錯瞭。10、閑情逸致:讀報、看書、上網、攝影業餘愛好先是讀報看書,後來增加瞭上網和攝影。另外,還增加瞭旅遊內容,2004年到內蒙古看瞭一次草原,2006年到天津看瞭一次大海,視野從北京向外地轉移。 新京報記者 高明勇

新聞來台中民間信貸房貸缺錢急用哪裡借錢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2-04-14/140396599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flh2yf41r 的頭像
    tflh2yf41r

    童淑珍整理的網路好康分享BLOG

    tflh2yf41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